

「當一扇幸福的門關起的時候,另一扇幸福的門會因此開啟,但我們卻經常看這扇關閉的大門太久,而忘了注意到那扇已經為我們而開啟的幸福之門。」
──海倫.凱勒(Helen Adams Keller, 1880~1968),美國聾啞瞎的殘障教育家
「雖然這個世界充滿了苦難,但是也充滿了很多解決克服的方法。」
──海倫.凱勒(Helen Adams Keller, 1880~1968),美國聾啞瞎的殘障教育家
「我生命中的唯一恐懼是忘記神在以前如何引領我。」
──尼克.武伊契奇(Nick Vujicic),沒有四肢的基督教佈道家
「人生最可悲的並非失去四肢,而是没有生存希望及目標!人們經常埋怨什麼也做不來,但如果我們只記記掛着想擁有或欠缺的東西,而不去珍惜所擁有的,那根本改變不了問题!真正改變命運的,並不是我們的機遇,而是我們的態度。」
──尼克.武伊契奇(Nick Vujicic),沒有四肢的基督教佈道家
天寶的家人對她的看法:「即使你與別人不一樣,但你並不比別人差!」
──天寶.葛蘭汀(Temple Grandin),自閉症患者,畜產學學者、暢銷作家
「沒有試煉,你永遠不知生命的潛力有多深。沒有重擔,你永遠不知生命的耐力有多大。沒有痛苦,你永遠不知生命的韌力有多強。沒有缺憾,你永遠不知生命的內涵多美。」
──杏林子,罕見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,暢銷作家
「雖然我沒有雙手可以擁抱這個世界,但仍然可以用心擁抱生命中的每一分鐘。」
──楊恩典,天生無手的知名口足畫家
「我只看我所有的,不看我所沒有的。」
──黃美廉,腦性麻痺患者,藝術博士、知名畫家
「我不會一輩子就這樣。」
──史蒂芬.史匹柏(Steven Spielberg),過動兒,著名電影導演、編劇和電影製作人
「天才那就是 1% 的靈感加上 99% 的汗水。」
──湯瑪斯.愛迪生(Thomas Edison),過動兒、美國著名發明家與科學家
莫扎特說:「我想要尋找和諧的音符」,在音樂領域上全能,幾乎寫遍了各類型的音樂,任何一類他都是個中翹楚,在西洋音樂歷史上實在很難找到第二位。」
──莫扎特(Wolfgang Amadeus Mozart,1756~1791),妥瑞氏症患者,古典音樂作曲家
「想像遠比知識重要」
──愛因斯坦(Albert Einstein, 1879~1955),亞斯伯格症患者,創立相對論的科學家
「社會充滿不公平現象。你先不要想去改造它,只能先適應它。」
──比爾.蓋茲(Bill Gates),可能的亞斯伯格症患者、微軟創辦人、董事長、慈善家
「我們求愛心,上帝卻放我們在最不可愛的人中,讓他們刺激我們的神經,刺傷我們的心;因為愛是恆久忍耐,又有恩慈,愛是不求自己的益處,愛是不輕易發怒。愛是凡事包容、凡事相信、凡事盼望、凡事忍耐。愛是永不止息。得勝和得安息的方法,就是直接從愛父的手中接受祂所給你的每一個環境、每一個試煉;而享受其中互相效力的益處。」
──考門夫人(Mrs. Charles E. Cowman),傳道人、暢銷書《荒漠甘泉》作者
「我們都是上帝手上的傑作,無論人怎麼看,在神的眼中都是美好的!」
──劉玉璞,高雄榮美基督教會師母
「殘缺不是咒詛,反成祝福;殘缺不是虧損,而是另一種幸福。殘缺自有其深邃的、無以名之的美感。」
──張蓮娣,《天使在我家》作者
「面對生命中的種種苦難與弔詭,『無解』恐怕是唯一的答案。但尋求解答是一個有意義的過程,直到解答似乎已經無足輕重時,生命的厚度和寬度都在不知不覺中增加了。」
──張蓮娣,《天使在我家》作者
「得勝不是在兒子今天有沒有得醫治,家庭情況有沒有獲得改善,而是在你最糟的景況中,你能夠越過苦難、超越沮喪,不被限時約束,這是我的得勝生活……」
──胡佳蔚,多重障礙兒浩浩的媽媽